关闭
手机版    当前所在城市:深圳 [切换城市]

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docx

2023年 高考 历史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北京卷)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A. 重视选贤任能                 B. 尊重个性自由                 C. 强调多元互鉴                 D. 注重仁义道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可知,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其中“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综上可知,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主张,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华文化体现的做人原则,没有描述个性自由,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2. “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朝(中国)。②根据材料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传递……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传递,说明汉朝时期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符合题意;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说明汉代时期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材料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繁荣,但无法判定是否为丝绸贸易,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西域地区是否设置了郡县,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3.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  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

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君臣关系融洽,虚心纳谏,①符合题意;“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是开元盛世的场景,②不符合题意;“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意思是五尺高的学童以不说诗词文赋的为耻,是唐朝中期杜佑对当时社会场景的描述,③不符合题意;“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是《贞观政要》中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描述,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

4. 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

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  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帮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南方居多,①与题意不符;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力(亩产斤数)较其他地区高,说明此地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此时的海外贸易线路较多,说明明代海外贸易没有阻断,③不符合题意;根据示意图信息,广州、泉州、福州、宁波等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

5. 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 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 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 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 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没有体现制衡皇权信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收发环节,排除D项。故选C项。

6.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于自由贸易,是不科学的,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①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对中国进行的侵略,而该学者没有看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该学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时间,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

7. 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可知,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效果明显,①正确;材料强调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不涉及根据地规模的扩大,排除②;根据材料可知,杀敌和劳动都被评为英雄,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确;材料时间为1944年,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而反“围剿”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8. 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A. 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 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 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 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无论工间操和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D项正确;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社会各行业”的说法绝对,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篇幅有限,只展示部分,更多请直接下载文件,可编辑可打印可下载
(符号和图片难以展示)

word格式下载

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docx

将资源保存下载到电脑

关键词: 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答案2023年北京高考北京历史高考

标   签: 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答案2023年北京高考北京历史高考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9日 12:09

更新日期:2024年09月19日

文章分类:2023年,高考,历史

以上整理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